八九十年代的中國當代藝術為何暴富
作者:易英
1980年代和1990年代截然不同,1990年代和2000年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比重要區(qū)別——盡管那時經濟高速發(fā)展,社會變化很大,人民的生活變化不是非常顯著,但是部分藝術家由于海外的影響,出現了在我們看來的“暴富”。為什么會出現這兩個情況?1988年國家全力推動了土地、住房和商品進行市場化的改革,它讓地方政府迅速擴大,逐漸減輕負擔,是非常重要的經濟來源。以地方主導城市建設成為主流,培養(yǎng)了中國一大批房地產商。
與此相對應,在中國藝術界有兩個暴富。一個是城雕,在1990年代得到了大力發(fā)展,藝術家個人能夠親身體驗到,他們出售自己作品得益于城市的擴張。第二個是拍賣,藝術市場迅速擴大,天價的拍賣層出不窮,資金是來了,誰在拍賣,誰在背后推動?早期,我們說是受西方的影響。從1996年到1998年,我們判斷海外資本主義的實力和中國藝術的建設和推廣影響?吹街袊趯⒔10到15年的時間內當代藝術,受波普藝術的影響非常大,全國都“被波普”。典型的是北京798藝術區(qū),兩千多畫室都同一個面貌——波普藝術。但是詭異的是,在國內市場上波普藝術并不占鰲頭,這說明不是說你生產了就可以獲得經濟上的成功。
大概2005年,有個城市舉辦了收藏家講座,當時有個說法“現在殖民主義退潮了”。其實,當時中國當代藝術的推手還是海外市場,而投錢的是中國地產商。即天價收藏的是地產商,其中有大老板、小老板。這也是為什么2000年以后新一代的藝術家很難再創(chuàng)造,實際上市場上不是一個自然性質的形成,而是有特定的條件。2000年以后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國際地位的提高,全球化的加劇,使得殖民主義退潮。但中國的地產商有一些在1990年代就進入了中國波普藝術的收藏。而大部分收藏家,對于中國的當代藝術并沒有真正的認識,1990年代,當時的普遍收藏有兩大潮流,一個是傳統寫實,一個是中國的水墨畫。這樣的收藏更多根據收藏家自己的背景興趣,當然還有根據各種復雜的因素。這種情況使得到2000年,新一代的藝術家很難增加。
2000年以前,中國社會并不豐富,雖然繪畫更加開放了,更加富裕了,但是市場并沒有發(fā)生類似改變。直到2000年以后中國才開始真正進入到傳統現代和后現代一個重疊的時期。對新一代藝術家來說,景觀、圖像這些因素對他們而言更加豐富了藝術語言。波普藝術就開始大膽采取了現成品的挪用。
歷史往往不是由一個單線的方式構成,而是多種復雜的模式。中國波普的發(fā)生就強調了三個原因,中國自身社會的變化;海外社會的影響;以及藝術語言的變化。
又比如1990年代以來一直把雕塑邊界認為是一個假問題。因為它是自然的發(fā)展過程,只要后現代進入當代社會,傳統雕塑自然就會解體、消失。我覺得雕塑是最無法找到展覽作品的。盡管雕塑在不停做展覽,而大部分的城雕卻是高度的樣式化。而只要找出一個很有創(chuàng)造性的雕塑,它就走出了雕塑范疇,卻有裝置的特征。繪畫也如此,我們的繪畫沒有圖像化、媒介化,那么很可能是傳統樣式的一種重復,不管是傳統的學院繪畫還是波普的樣式。
(作者系中央美院教授,本文系根據上海民生美術館《2000年后中國藝術的趨勢》論壇發(fā)言節(jié)選)
- 文學批評要走向社會公共生活2016-08-27 05:08:00
- 江蘇文化跨出國門演繹無限精彩2016-08-27 05:08:17
- 翻拍成風,熒屏呼喚更多新故事2016-08-05 10:08:33
- 非遺傳承,商業(yè)化不是洪水猛獸2016-08-05 10:08:01
-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網絡社交”2016-08-05 10:08:28
- 笛安:媽媽說我不能不工作只寫作2016-08-05 10:08:29
- 記憶中的成賢街66號南圖老館將變儲備書庫2016-08-05 10:08:50
- 穆嶸坤到德江沿河印江調研重點項目建設并督導安全生產工作05-09
- 2025第六屆茶業(yè)大會在銅開幕05-09
- 正式授牌!銅仁成為“一帶一路”抹茶高質量出口地區(qū)05-09
- 全國首個抹茶研究中心!落戶銅仁!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