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驢肉火燒(圖文)
河間驢肉火燒

簡介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肉質紅嫩、口感勁道,比牛肉的纖維要細,口感更好,沒有豬肉的肥膩,也沒有羊肉的膻味,所以說驢肉是走獸肉的上品的確不為過。
歷史文化
河間市地處廣闊的華北平原中部。古代曾為河間國,漢代封河間王,是為諸侯,后又設府,地處京南交通要道,明代以后,為通往南方各地的“御路”,相傳道路的寬度為“十八弓”。成為南北通衢大路,俗稱京南第一府。因此,南北風味的各種飲食文化均在這里有所發(fā)展,尤其是清末時期,宮內太監(jiān),多出于河間一帶,清朝沒落,宮中烹飪高手御膳房太監(jiān)回到家鄉(xiāng),流于民間,靠手藝吃飯。因此有話流傳說:“要吃飯,河間轉”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 自從最后兩只龍在夏朝被人吃了一條、死了一條以后,就只有屠龍術流傳下來了,而驢則在千百年間,繁衍生息,讓人吃也吃不完?胺Q第一人間至味。驢肉的美味,古人早已受用。宋朝學士宋祁路過洛陽,在友人處盤桓數(shù)日,詩酒唱和之余,大食驢肉,最后竟吃紅了眼,竟將代步的驢也殺來食之。
據(jù)有河間獨特風味的“大火燒夾驢肉”。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傳說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來到河間,一書生“殺驢煮秫”招待李隆基,他吃后連說:好吃好吃;清代乾隆下江南,從河間路過,錯過住處在民間吃飯,主人只好把剩餅拿來夾上驢肉放在大鍋里煲熱,乾隆吃后連連稱贊美味可口。經過數(shù)代流傳才形成這樣一種形狀(還有一種是圓形的)和風味。河間有句俗語叫:“常趕集還怕看不見賣大火燒的”,這也就是說大火燒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大家對這種食品的喜愛。
- 河間驢肉火燒(圖文)2016-08-08 11:08:20
- 河北特色小吃:高碑店豆腐絲2016-08-08 11:08:21
- 衡水特色飲食(圖文)2016-08-08 11:08:06
- 邯鄲十大名小吃2016-08-08 10:08:28
- 石家莊那些坑死人不償命的菜名 知道4個算你牛!(圖文)2016-08-08 10:08:15
- 清涼荷葉粥2016-08-08 10:08:28
- 河北小吃:驢肉火燒(圖文)2016-08-08 10:08:10
- 貴州從江:都柳江畔云海如畫05-10
- 貴州從江:刺繡微車間帶動居民家門口就業(yè)05-10
- 穆嶸坤到德江沿河印江調研重點項目建設并督導安全生產工作05-09
- 2025第六屆茶業(yè)大會在銅開幕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