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就業(yè)體檢":帶50元在北京生存15天
在北京,50元生存15天,你打算怎樣過?
近日,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的27名大學生,就經歷了一種這樣的實踐,引發(fā)網友熱議。有人說這種經歷是現實版的“余罪”,也有網友盛贊這種做法帶給學生不一樣的經歷。記者通過采訪,還原這起暑期實踐的真實情況。
兜里50元,要么留下要么回家
根據媒體報道,7月15日,27名學生和5名帶隊老師從浙江金華出發(fā),經歷了近24小時的硬座到達北京,開啟了他們?yōu)槠?5天的暑期“就業(yè)體檢”實踐活動。
為什么叫“就業(yè)體檢”而不是“就業(yè)體驗”?帶隊老師童必勛說:“這次實踐是讓同學們在社會的大熔爐里去及時發(fā)現自己還缺什么,為以后的就業(yè)鋪路。體檢比體驗更適合我們的主題。”
據了解,參與實踐的學生都是該校大一大二的“95后”孩子,平時一個月的零花錢都有2000多元,暑期實踐只能用僅有的50元,在北京吃、住、行,自己找工作掙錢,生存15天。
在北京,他們統(tǒng)一住宿在北京某高校的一幢快拆遷的宿舍樓里,每天住宿費15元,3天一交。出發(fā)前,每個人都被告知,如果在第三天交完房租還找不到工作,起始資金50元就只剩下5元錢,意味著要被“遣送”回去,告別一起“奮斗”的小伙伴們。
此外,對學生們來說,找工作存在一個難點:暑期實踐的時間只有15天,面對3天一交的房租,不得不日結工資。部分學生表示,剛開始找工作時步履維艱,每當提出工資日結這個要求時,總都被拒之門外,甚至還被責罵。
有學生步行去上班,最多的時候來回30公里,步數4萬多步,并且需要工作到晚上8點,四人合住的宿舍沒有空調、只有公共浴室,嬌生慣養(yǎng)的大學生經歷著身心雙重疲憊。
經過15天的實踐,當批學生全部通過體驗,部分同學還打工掙錢結余了數百元。
渴了蹭水喝、餓了吃饅頭 現實版“余罪”考驗學生韌性
記者對參與此次“就業(yè)體檢”的學生以及老師進行了采訪。
學生們表示,在那段找工作的日子里,讓他們體驗到了生活的艱辛與不易,“渴的時候,去銀行蹭水喝,也有人問奶茶店要冰塊;餓的時候,都是吃著5毛錢的饅頭,艱苦的環(huán)境讓我們更加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堅定了繼續(xù)奮斗的目標。”學生們說。
22歲的財務管理專業(yè)大二學生高煜沛,看起來自信又成熟,他用“先苦后甜”來形容這段時間在北京找工作的經歷。有時要步行2個小時去上班,每天只能吃饅頭,只有在偶爾掙得多的時候才會吃肉包子。“從未吃過這樣的苦,但是也感受過從未有過的甜,苦盡甘來這種感覺真的很好。”高煜沛說。
隊伍里年齡最小的女生趙潔楠在15天的時間里做了四份工作了,做過餐廳服務員,整理過教育網站例題,派發(fā)過傳單,做過早教中心的推廣。“經歷過艱苦,才覺得自己以前還是太不珍惜自己的生活了,我想珍惜兩個字將會伴隨我以后的生活。”趙潔楠說。
此外,每天晚上9點,學生們有一個小型的匯報會,講一講自己一天的經歷以及感受,27名同學圍坐在一起,“有好幾次,幾位學生講著講著就開始抹眼淚了,他們不是抱怨辛苦,而是感悟自己對父母索取太多,也有人說現實比想象中更為艱難,每一天的感悟都會不一樣,看到他們這樣,我十分欣慰。”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團委書記、帶隊老師童必勛說。
該校暑期“就業(yè)體檢”實踐活動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學工部主任阮春峰說:“就業(yè)體檢、生存體驗,每個參與者都需要克服身體的極限,我們的目的是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當不少就業(yè)學生在抱怨就業(yè)難時,其實就業(yè)契機就在那兒。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讓他們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練就過硬技術,體驗工作和生活。”
是“噱頭”還是“重要一課”?
有網友表示,同學們畢業(yè)后不至于淪落到這種地步。社會實踐最好是能夠給孩子們更貼近畢業(yè)后實際一點的體驗,這種社會實踐太極端,沒有什么意義。
阮春峰認為,他們也曾自我懷疑過,但是多年實踐發(fā)現,很多學生的成長非?,因為無論干什么工作,他們置身在社會中都是被看作成年人,他們都需要去解決工作的困難和問題。例如有同學發(fā)傳單,他們會思考為什么那么多人拒絕接受傳單,就想辦法用彎腰的方式來發(fā),讓他們知道人與人交流中需要誠意。
周佳莼是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法律系2010級學生,現在已工作一年,是溫州大學歐江學院的輔導員老師;貞浧甬斈甑木蜆I(yè)體檢,她說:“平時工作也會遇到壓力和困惑,想起自己的這段經歷,覺得這些都是小事。那時候受的苦,都已經變成現在工作的一盞燈,點亮前進的方向。”
也有網友表示,如果一味沉醉于大學里的自由生活,用不切實際的幻想來點綴自己的校園生活,那么幾年后的畢業(yè)季,無疑又會多一批埋怨在大學里一事無成的畢業(yè)生。現在逼迫自己艱難前行,是在為將來積蓄力量。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表示,這種社會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戲劇性,對學生也會起一定的鍛煉作用,可能在以后的某一關鍵抉擇中給學生某些指導。大學不僅要學知識,還要學行走社會的能力。
- 人民日報微調查:畢業(yè)季謝師其實不必“宴”2016-08-08 09:08:55
- 教育部明確督學權力:可約談有關負責人2016-08-08 09:08:46
- 海大學子暑期實踐走進貴州 解碼山區(qū)小康路2016-08-08 09:08:30
- 三部委相繼退出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活動 因"違背公益性原則"2016-08-08 09:08:45
- 高校學生"就業(yè)體檢":帶50元在北京生存15天2016-08-08 09:08:01
- 海南本科三批志愿開始征集 截止至7日下午3時2016-08-08 09:08:04
- 為救同學失雙腿 "科比男孩"被美國大學錄取2016-08-08 09:08:55
- 遼寧沈陽:“硬核混搭”提升文旅“心價比”05-10
- 山西太原:集章“打卡”,逛不膩05-10
- 更多外國人曬出“中國游”體驗05-10
- 廣東:一體化服務迎客來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