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少數民族如此集中,而又地處偏遠的城子村,為什么會有這種結合?在和楊永明深入考察幾次之后,這個答案漸漸明晰起來。
明清兩代,朝廷對云南土司制度實行普遍的“改土歸流”,即將地方土官(大多是少數民族)改成流官(大多是漢族),如此,則上層統治有了漢族;改土歸流后,政府又大量遷入外來移民,大多是漢民,于是,上下層級都有了漢族的因素。據《瀘西縣志》記載,城子村古時則是彝族白勺部的聚居區(qū),但今天永寧鄉(xiāng)一帶的彝族多是從金沙江流域遷徙而來。漢族遷入后,會和當地彝族有各方面的接觸和磨合,而最后的結果,在最表層的表現上,就是這種漢彝結合的土掌房。
可是為什么會有這么大規(guī)模?今天城子村外仍有護城河,形制規(guī)劃上完全是城堡的格局,可以想象,以前這里一定是一個極為輝煌的府城。而它今天不過一個鄉(xiāng)而已,這又與當時的土官相關。
明朝成化年間,廣西(今瀘西)土知府昂貴便在這里建造土司衙門,改白勺(城子村舊名)為永安府。昂貴土司的到來使城子村飛速發(fā)展,并很快成為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白勺頓時從一個小村升級為擁有1200多戶人家的府城,建筑物也得到大規(guī)模發(fā)展,府城依山勢修筑城墻、城門、樓堡,成為一座遠近聞名的城堡,樓堡高聳、城門森嚴。
村民的生活(圖片來源:江蘇網)
可惜好景不長,昂貴因為驕淫無忌,被人進京告發(fā),明成化十七年,朝廷以兵加罪,昂貴兵敗自殺,府城大部分房屋被燒毀,土府衙門也僅留下前廳。昴貴死后,很多土著彝族遠逃他鄉(xiāng),政府遷入大量移民,并進駐軍隊,在此設立了哨樓、炮臺等軍事設施,使城子村的房屋建筑形成了既適應民眾居住,又能抵御外敵入侵的最佳房屋結構。幾百年來,雖然外敵多次入侵,城子村卻從未被攻破。
而這些頗為光輝的歷史,都與另一個大背景密切相關。楊永明在經過多年考證后,發(fā)現了一個震驚全國的事實:城子村就是古代滇國中非常出名的“自杞國”遺址。在有關自杞國的記載里,充斥著馬幫、絲綢之路、開放、輝煌等潔光片羽?墒呛芸欤晒诺蔫F蹄跨入云南,自杞國雖與蒙古軍血戰(zhàn)6年,最后仍然兵敗,白勺城淪陷,“自杞國”歸順元朝。
而人們對它的記憶,隨同它輝煌歷史的遠去而一起流逝,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落在大山里面默默默無聞地度過一代又一代。而取代“白勺”的“城子村”,則幾乎被遺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