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消失的老北京文化——邱貽生毛猴作品展在京開幕
北京市西城區(qū)大柵欄琉璃廠指揮部副總指揮王志忠致辭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哈亦琦致辭
93號院博物館館長藺煒致辭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毛猴制作傳承人邱貽生致辭
展覽開幕式沙龍現(xiàn)場
中國文物網訊 (編輯 張艷)9月24日上午,為展現(xiàn)北京獨有的京味民間藝術,保護非遺技藝,宣傳并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尋找消失的老北京文化——邱貽生毛猴作品展在北京93號院博物館舉辦。據悉,展覽將持續(xù)至10月20日。
活動當日,北京市西城區(qū)大柵欄琉璃廠指揮部、北京市西城區(qū)文化委非遺科、東城區(qū)文委非遺保護中心、北京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等單位相關領導,民俗專家、非遺傳承人和社會各界人士出席展覽開幕式。
93號院博物館館長藺煒為邱貽生授予顧問證書
邱貽生贈予93號院博物館毛猴作品
毛猴:京城獨有
提起毛猴,即使是老北京,知道的人恐怕也不多。毛猴是北京獨有的民間手工藝品,主要靠四味中藥材——蟬蛻、辛夷、白芨和木通組合,按人的肢體特征粘接成各種形態(tài)的手工藝品,三四厘米高的各色“猴像”就“現(xiàn)世”了。
據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毛猴制作傳承人邱貽生介紹,毛猴起源始于清道光年間北京城南的一個老藥鋪“南慶仁堂”。藥鋪的掌柜對伙計吝嗇得出奇,伙計為了發(fā)泄不滿,閑時就用辛夷做掌柜的身子,蟬蛻做掌柜的頭和四肢,再用搗碎的白芨粘連,居然把掌柜的吝嗇樣子做得很形象并寓意尖嘴猴腮。掌柜看到后不但沒生氣,反而被毛猴的生動形象吸引,逐步迷戀上毛猴的制作,自此毛猴代代傳承,流傳至今。
京味毛猴重現(xiàn)老北京文化
北京毛猴又名“中國蟬蛻”。取蟬蛻的頭做“毛猴”的頭,取玉蘭花越冬的花骨朵兒即辛荑做“猴”身,用蟬蛻的爪子做毛猴的手和四肢,一只“毛猴”就成型了。您可別小看這一個個小小的“猴子”,經過民間藝人的巧手與妙思,一幕幕反映老北京民俗文化與生活趣味的毛猴作品呼之即出,舊京食街、老北京烤肉、茶館說書、拉黃包車、趕廟會……邱貽生創(chuàng)作的毛猴作品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了這些老北京的生活場景。這些毛猴作品承載的是老北京的文化符號和歷史記憶。
文化是一種保留,也是一種變化,保留和變化圍繞著老北京手藝人手里的絕活兒傳承到今天,毛猴為我們尋找那些已經消失的老北京文化提供了一個去處。
重識非遺:毛猴崛起
毛猴作為北京傳統(tǒng)民間工藝曾經在老北京歷史上風行一時,但隨著時代變遷,曾經風靡一時的毛猴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目前掌握這種工藝的藝人已屈指可數(shù),而且后繼乏人,如何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毛猴,如何發(fā)掘傳統(tǒng)工藝并使這一傳統(tǒng)的手工藝術得以傳承和發(fā)展下去,是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探討的課題。“眾人拾材火焰高”,重識非遺,力助毛猴崛起,需要眾志成城。此次北京93號院策劃展出邱貽生的毛猴作品展,意在大力推動這一傳統(tǒng)、有特色的京味非遺,為毛猴崛起添材加薪。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毛猴制作傳承人邱貽生作品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毛猴制作傳承人邱貽生作品
邱貽生毛猴作品:半寸猢猻 百態(tài)人生
邱貽生說,毛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擬人化,如何賦予毛猴喜怒哀樂?只能靠一次次試驗、揣摩,還有對生活的細心觀察。“你仔細看,毛猴其實是沒有眼睛的,但是用心做出來的毛猴,它的喜怒哀樂,你卻全都能看得明白。”
毛猴精靈可愛,高度只有3到4厘米,衣帽、道具大的不過幾厘米,小的只有幾毫米,卻能被雕琢成千姿百態(tài)的蕓蕓眾生,以物代猴,以猴代人,用以轉載創(chuàng)作者對世間萬象的感知和情懷。讓“毛猴”模擬人的動作和生活場景,通過多樣的肢體語言,再現(xiàn)中國風土市井文化;同時蘊藏豐富的幽默與詼諧,演譯人生的喜、怒、哀、樂,真是“半寸猢猻,百態(tài)人生”。
現(xiàn)場觀眾欣賞毛猴作品
現(xiàn)場觀眾拍攝毛猴作品
- 從“集市”到“市集”:手工藝的消費語境之變2025-05-07 09:05:23
- 小貝殼雕出千年非遺 這是方寸間的海洋史詩2025-05-07 09:05:39
- 一場不停歇的“再書寫”(人文茶座)2025-05-07 09:05:07
- “五一”出游,游出文化味兒(文化中國行·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2025-05-07 09:05:46
- 新場景新技術新體驗!各地花樣翻新釋放文旅新動能2025-05-07 05:05:06
- 筆墨紙硯里的匠心傳承(文化中國行)2025-05-07 05:05:55
- 博物館里過“五一” 各地文博熱持續(xù)升溫2025-05-07 05:05:04
- 遼寧沈陽:“硬核混搭”提升文旅“心價比”05-10
- 山西太原:集章“打卡”,逛不膩05-10
- 更多外國人曬出“中國游”體驗05-10
- 廣東:一體化服務迎客來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