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醫(yī)院啟用新技術治療結構性心臟病 不開刀也能給心臟“換門修墻”
如果說心臟是一棟房子,瓣膜就相當于是“門”,左右心室間的室間隔和左右心房間的房間隔就相當于“內墻”。以往,人的心臟的“房門”或“內墻”出了問題,都需要開刀手術;近年來,介入技術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但以往開展的介入技術,由于需要放射線幫助定位等,醫(yī)生和患者都要“吃線”。能不能患者不開刀,不吃線,也能讓病心臟得到維護保養(yǎng)?記者從阜外醫(yī)院了解到,目前該院通過上千例的臨床實踐證明,在單純的超聲引導下,也可以通過介入治療給心臟“換門修墻”。
心臟的門和內墻出了問題大多屬于“結構性心臟病”。阜外醫(yī)院潘湘斌教授說,目前結構性心臟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臟病、獲得性瓣膜病等。我國每年新出生罹患先心病的嬰兒高達15至20萬,其中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及肺動脈瓣狹窄約占先天性心臟病的70%至80%。這些簡單先天性心臟病不但發(fā)病率高,而且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超聲引導下的介入技術,可以讓患者以更小的代價得到更好的治療,患者不需要開心,只要在大腿根部插入導管就可以治療心臟病,傷口只有針眼大小。與以往開展的介入治療不同,這種介入技術改為超聲引導后,不需要使用放射線及造影劑,而放射線對眼睛、骨髓、乳腺、甲狀腺、生殖腺都有影響,患者年齡越小,損傷越重;醫(yī)護人員在繁重的工作當中輻射時間不斷累積,也會損傷健康。新技術完全不用放射線,醫(yī)生無需穿著鉛衣,診療環(huán)境更安全、更舒適。最近,阜外醫(yī)院接診了一名懷孕17周的孕婦,她近期因胸悶,查出患有動脈導管未閉。如果她繼續(xù)妊娠,則可能發(fā)展為心衰危及自身和寶寶生命;傳統(tǒng)介入治療要使用放射線和造影劑,可能對寶寶產生無法預知的損傷。通過超聲引導下的介入治療,孕婦自己重獲健康,寶寶也非常健康。
本報記者賈曉宏 J146
- 全國首例股權信托財產登記業(yè)務在京落地2025-04-20 08:04:12
- 北京順義區(qū)舉辦2025年“文明交通 攜手同行”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活2025-04-20 08:04:32
- 北京昌平法院通報工傷認定類行政案件典型案例2025-04-20 08:04:04
- 北京市陸生野生動物種類再增8種2025-04-20 08:04:42
- 男子打工嫌錢少 深夜搶劫便利店2016-09-06 03:09:19
- 好支書榮登“好人榜”2016-09-06 02:09:53
- 舉報機動車違法將有具體標準2016-09-06 02:09:29
- 貴州從江:都柳江畔云海如畫05-10
- 貴州從江:刺繡微車間帶動居民家門口就業(yè)05-10
- 穆嶸坤到德江沿河印江調研重點項目建設并督導安全生產工作05-09
- 2025第六屆茶業(yè)大會在銅開幕05-09